網傳"酒駕對照表" 酒精測試儀標準對照表
2011年5月1日,“醉駕入刑”開始實施,醉酒駕駛者將以危險駕駛罪,定罪量刑,判處一到六個月的拘役,并5年內不得領取駕照。近日,網上流傳“酒駕對照表”,列出喝多少酒能達到什么標準,上面稱喝半瓶啤酒就能達到酒后駕駛的標準。這個“酒駕對照表”準確嗎?如果真按這個表喝酒,會不會出意外?9日,記者邀請到5名市民,現場進行喝酒測試發現,根據體質不同,一杯啤酒也可能會讓你達到酒駕標準;如果喝酒太多,酒精進入血液,無論喝水還是吃東西,效果都不是很明顯。
對象5人酒量不同
記者在路上隨機咨詢多名市民,闡述了此次試驗對糾正酒后開車不正之風的好處,征求對方的意見,在爭取到對方的同意下,邀請其到交警部門接受本次試驗。具體人員為:
張文帥,男,23歲;王志山,男,28歲;郭前進,男,32歲;姜先生,男,45歲;王女士,女,26歲。
基本情況:記者邀請的5名市民中,張文帥從事中介工作,酒量比較小,喝了酒愛上頭,一杯酒下去就臉紅,醒酒較慢。王志山是建筑業技術員,自稱酒量比較大,表示“從來沒喝醉過”。郭前進是個體生意者,酒量一般,只在應酬時飲酒。姜先生從事物業工作,偶爾在家庭聚會上喝點酒,酒量一般。王女士表示她幾乎不喝酒,喝一點就會臉紅,面部發熱。
器材測試儀、三種酒
檢測儀器是四方交警大隊四流南路中隊檢查酒駕的酒精測試儀。
記者事先從超市購買3種酒,一瓶白酒、一瓶紅酒、一瓶啤酒,度數分別是38度、11度、3.3度,品牌都是青島市場常喝的品牌。飲酒杯子基本都是酒桌上常用的容量,白酒杯是25ml容量,啤酒杯為160ml容量,紅酒杯為180ml容量。
分組五人分為三組
測試中,記者將5人分為3組,第一組為姜先生、王女士,兩人喝紅酒;第二組為張文帥,喝啤酒;第三組為王志山、郭前進,兩人喝白酒。
■網傳“酒駕對照表”
酒后駕駛標準醉酒駕駛標準
啤酒230ml(約半瓶)920ml(一瓶半)
白酒23ml(約半兩白酒)92ml(約2兩白酒)
黃酒76ml(約1兩半)303ml(約六兩)
紅酒91ml(約二兩)364ml(七兩)
■第一輪
剛喝完酒就進行測試
為了保證試驗結果的準確性,記者每變換一個試驗品,民警就會新換一個吹氣管。邀請的市民都先喝了口水,對著酒精測試儀吹氣,顯示結果為“測試結果未超標,0.0mg/100ml”,由此可以證明參與實驗的市民事前都沒有喝酒或吃含酒精類的食品。
測試開始后,每個人的酒杯都先倒上了酒。首先,市民姜先生先倒了半杯紅酒,大約有100ml,他一口將這些紅酒喝掉了。緊接著,民警給其進行酒精測試,姜先生對著儀器勻速呼氣,測試結果很驚人,達到了286.2mg/100ml,超出醉駕標準(80mg/100ml)2倍還多。“這么說,如果我出去開車,也要被拘役了?”看到結果,姜先生甚為驚訝。
志愿者王女士喝的也是紅酒,只不過她喝得稍微慢點,只見她一小口一小口把酒喝完,約有50ml。經過同樣的測試,結果為200.5mg/100ml,也遠遠超出醉酒標準。
第二組喝的是啤酒。市民張文帥喝了一杯啤酒(約160ml),剛放下酒杯,他從眼睛、臉到脖子都已經通紅,他對著測試儀,測試結果為159.3mg/100ml,屬醉駕。“平時我聞著白酒不到兩分鐘,立馬就會臉紅。”張文帥笑著說,他酒量不好一喝就醉。
第三組志愿者王志山和郭前進用的是小巧的白酒杯,每杯含量為25ml,郭前進是分了幾口才下肚,王志山是一口喝完,兩人的測試結果相似,都是280mg/100ml左右。
一杯啤酒也可達醉酒標準
為什么一杯啤酒就能達到醉駕標準呢?“剛喝了一口酒,無論是白酒、啤酒還是紅酒,在口中會留下大量的酒精。”陪同測試的四流南路中隊殷隊長向記者介紹說,剛喝過酒,口腔內會遺留短暫的高濃度酒精,此時立即通過吹氣檢測就能發現有飲酒跡象,不過隨著時間變化,口腔內的酒精會揮發、吸收,酒精濃度會大大減少,最后消失。
“如果是大量飲酒,酒精會進入血液,氣體從人體肺中出來自然就帶著酒精。”殷隊長表示,測酒儀的工作原理是檢測來自肺部的氣體,喝完酒后測試前幾秒測的是來自口腔內的氣體,而后面的氣體肯定則來自肺部。
“喝了酒就測說明不了問題,沒有哪個司機會一喝完酒就駕車出門,一般都是休息一會兒再出門。”殷隊長說。
■第二輪
隔20分鐘再吹測試儀
20分鐘后,志愿者又開始進行了第二輪測試。平時司機在喝完酒以后,總會隔上一段時間才去開車,如果往后延遲幾分鐘測試,酒精含量會不會降低?有的司機被交警查到后,會拿出礦泉水猛灌,看看喝水能否降低測試值。
在接下來的20分鐘里,5名市民都沒再喝酒。在第一組中,姜先生在此期間喝了一瓶礦泉水,王女士什么都沒喝。測試結果表明,姜先生的酒精含量已經從286.2mg/100ml下降到了11.7mg/100ml,王女士也從200.5mg/100ml下降到了l9.5mg/100ml。
在第二組志愿者中,喝了一杯啤酒的張文帥從159.3mg/100ml下降到了21.6mg/100ml,超過酒后標準。在第三組中,喝了白酒的王志山和郭前進測試結果均為0。
口腔內酒精少了,血液中還有
“20多分鐘的時間,所喝的酒已經被血液吸收。”交警分析,第一組的實驗結果一定程度上可以證明,多喝礦泉水確實能降低口腔內的酒精含量,“但如果是醉駕,即使喝了再多水,也要進行血液檢測。”殷隊長說。
從第二組的數據看,張文帥個人體質的原因,一杯啤酒也能讓他“酒駕”,這和網絡上流傳的“酒駕對照表”相差很大。在第三組中,兩人都測不出來酒駕。“他們倆吸收酒精的速度快,但他們喝得太少,證明力不強。”殷隊長表示。
■第三輪
喝完酒猛喝水吃東西
等到5位市民的血液酒精含量都下降到酒駕標準(20mg/100ml)以下后,測試繼續進行。5位市民繼續加大了喝酒的量。姜先生和王女士都喝了一大杯紅酒(180ml),張文帥喝了一杯啤酒,郭前進喝了一杯白酒,王志山喝了兩杯白酒。
喝完酒之后,沒有當場進行檢測,而是吃東西、喝礦泉水和飲料,在20分鐘后,交警給志愿者分別進行檢測。其中姜先生的酒精含量為31.0mg/100ml,王女士的為24.6mg/100ml;張文帥為29.5mg/100ml;郭前進的為9.9mg/100ml,王志山的為10.1mg/100ml,兩人雖然喝的酒量不同,但結果差不多。
隨后,王志山又喝了不少白酒,加起來已經超過了半斤,吹氣后檢測為156.2mg/100ml。之后20分鐘時間里,王志山又吃東西、喝礦泉水,對體內的酒精進行稀釋。20分鐘后檢測結果為65.3mg/100ml,仍然屬酒后駕駛。但之后的1小時內再檢測,數值變化不大了。
感覺沒喝多也不能開車
酒量增大之后,個體差異開始明顯。王志山喝了兩杯白酒,郭前進喝了一杯白酒,相同時間過后,兩人的測試結果相差無幾。此外,喝了半斤白酒的王志山在休息了一段時間后酒精含量有所降低,但降得并不明顯,這是什么原因呢?
交警分析,第一次檢測結果,跟口腔內殘留酒精有關,但過了一段時間后,酒精進入血液,分解起來就會很緩慢,這時候無論是喝水還是吃其他東西,解酒效果都不會明顯。王志山非常典型,酒量大,喝了半斤白酒后,自己不會感覺到什么,一些司機也是如此,總覺得自己還能開車,結果被交警查出酒駕甚至醉駕。
■交警提醒
喝多少算酒駕與個人體質有關
“從測試結果來看,能被查出酒后駕駛的人肯定沒少喝,而且每個人的體質不同,達到酒后駕駛喝的酒量也不同。”四方交警相關負責人介紹說,在查酒駕時,他們會首先觀察駕駛員的表現,比如是否有酒氣、臉紅、神志不清的情況,碰到難辨別的就會讓司機休息一會兒再進行測試,如果司機不配合或測試已經超過了醉酒駕駛標準,就需要對司機進行抽血檢測,血液中提取是最為準確的,完全可以避免“被酒駕”。
“一個人的酒量大小很大程度是天生的。”海慈醫院營養科副主任楊紅告訴記者,一個人的酒量大小,很大程度上由遺傳因素決定,能喝的人天生就能喝,但如果不能喝酒卻硬多喝,對身體有很大的影響。
此外,民警表示,司機一定要嚴格遵守交通安全法的各項規定,切莫存有僥幸心理。要把“開車不喝酒,喝酒不開車”牢記在心,以保證自己和他人的安全。
來源:半島網-半島都市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