酒駕標準是多少毫升,喝酒后多久可以開車?
接下來馬上就到夏天了,而夏天經常被人們稱為啤酒的季節,晚上的炸雞啤酒,小龍蝦啤酒,大排檔啤酒,燒烤啤酒等等,似乎不管是吃什么,都和啤酒非常的搭配,因此夏季的晚上也是酒駕的高發期,在這里小編要特別強調一句話:“開車不喝酒,喝酒不開車。”
1、為什么開車不喝酒,喝酒不開車呢?
因為在人體攝入酒精后,會使人的反應能力,協調能力,判斷能力變差,如果攝入的酒精比較多的話,則有可能出現視力模糊,頭腦不清醒,想睡覺,甚至斷片,德國海德堡大學醫學院有研究證明,在喝酒6分鐘以后,腦細胞開始受到破壞,而長期喝酒則會導致記憶力會變差。不管是處于哪種狀態都不能夠再開車了,所以開車不喝酒,喝酒不開車。
在我國關于酒駕的規定分為兩種,一種是飲酒駕車,也就是血液中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/100ml,小于80mg/100ml,這樣的就算飲酒駕車;另外一種則是醉酒駕車,也就是血液中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/100ml,這樣的就是醉酒駕車了。
2、喝多少酒算酒駕呢?
如果你喝完酒,馬上就進行檢測的話,根據上面的標準,人體血液和體重之間的比例,經過計算后得出,喝一紙杯的啤酒就可以達到20mg/100ml的飲酒駕車標準;3兩低度白酒或者2瓶啤酒的量就可以達到80mg/100ml的醉酒駕車標準。
3、喝完酒要多久才不算酒駕
一般普通人對于酒精的代謝能力是每小時15-20毫升之間,而不同的酒里面的酒精含量也是不一樣的,每個人喝的量也不同,具體的計算也比較復雜,只能給個大概的數據:像一瓶度數比較低的啤酒,差不多需要2個小時的代謝時間;而一瓶12度左右的葡萄酒,差不多需要5-6個小時的代謝時間;度數比較高的白酒,那需要的時間就更長了,差不多需要21個小時的代謝時間。
并不能夠自己主觀的認為自己是清醒的,沒有醉酒就可以去開車,因為每個人的酒量都是不同的,每個人對于酒精的代謝能力也是不同的,也許你覺得自己很清醒,一點都沒有醉,可以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卻很高,最好的方法就是喝完酒之后的隔天也不要開車,緩上一兩天之后再開車,并且酒喝多了傷身體,能不喝就盡量不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