酒精揮發慢隔夜別開車 平昌一司機因“隔夜酒”
“開車不喝酒,喝酒不開車”
已經成了絕大多數駕駛人的共識。
但是,有一種情況您可能忽略了,
而且很容易“中招”,
那就是“隔夜酒”..
近日,平昌縣交警大隊城區中隊執勤交警在金寶大橋攔截了一輛車牌為川Y牌小型普通客車進行例行檢查時,車窗一打開,民警立刻聞到有一股酒味,要求該女司機配合進行酒精測試,一經測試,其酒精含量為26mg/100ml,屬于飲酒駕駛。
看到測試結果,女司機驚呆了,隨即承認前一晚和朋友吃飯喝了酒,自認為第二天已經解酒了,于是抱著僥幸的心態開車上了路,沒想到居然還是屬于酒后駕駛。
隨后,民警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對駕駛員張某某做出1900元罰款、暫扣駕駛證6個月及一次性扣12分的處罰。
交警提醒
酒駕認定的標準“不看時間,看含量”,對于是否屬于酒后駕駛,并不是以酒后休息了多長時間或是多久之前喝的酒來判斷,而是要根據其體內的酒精含量,一旦酒精含量超過了標準,那么就會被認定為酒駕或是醉駕。如果頭天晚上大量飲酒,不要心存僥幸,第二天最好不要開車,“隔夜酒”有可能仍上頭。
到底喝酒之后多久才能開車?
從人體血液中的酒精濃度變化來看,正常人喝一杯200毫升的啤酒后,體內酒精濃度即可達到20mg/100ml的酒駕標準。
如果喝了3兩低度白酒或2瓶啤酒,酒精濃度可達80mg/100ml的醉駕標準。當然,個人體質不同,這個數字可能略有差異。
專家表示,一般來說,飲酒后大約10分鐘,酒精就會被人體吸收進入血液,1個小時到1個半小時就達到最高峰。
人體對酒精的代謝則比吸收要緩慢得多,首先酒精會被血液運送到肝臟,酒精中的乙醇在這里被轉化成乙醛,然后再慢慢轉化為乙酸,這時才能經過分解變成水和二氧化碳排出體外。
如果只飲一杯啤酒或飲一杯紅酒,至少要經過6個小時的代謝,才能再開車;而如果是飲了低度白酒3兩以上,考慮到個體和環境等差異,至少要經過20到24小時才能開車。
酒精在人體內的代謝速度取決于很多因素,喝完酒過多長時間酒精才能揮發干凈,并沒有一個固定數值。一般來說,酒精在體內的降解半衰期大于6小時。根據個體差異,有的代謝時間長的可能要超過10個小時甚至20個小時。
開車不喝酒,喝酒不開車
酒精揮發慢,隔夜別開車(來源:環京津網百家號)